“驚蟄”不“驚”肝,妙招隨我看
驚蟄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,又名“啟蟄”。時至驚蟄,陽氣上升,氣溫回暖,萬物萌發生長。即民諺所云:“春雷響,萬物長”。那么驚蟄時節如何更好的保肝護肝呢?吉林省肝膽病醫院八區主治醫師朱麗萍說,保肝護肝要做到“忌、適、調、慎”。
忌過酸,宜清潤
驚蟄至,萬物始發,正應肝氣升發之特性,雖酸味入肝但不可多食,因酸性收斂,過食酸性食物則會影響肝臟升發功能,甚至影響肝臟氣機不升反逆,抑制脾胃功能,出現食欲不振、反酸、燒心等消化道癥狀,可適當進食甜味食物,具有一定補益脾胃功能。古有“驚蟄食梨”的習慣,春季干燥,可適當進食清潤食物,以緩解口干舌燥等癥狀。
適寒溫,治未病
古有“春捂”之說,驚蟄之后雖天氣逐漸變暖,但仍不可過早脫掉棉衣,春季若防寒保暖不當,則易感風邪。肝屬風木,若邪潛伏在體內沒有及時發病,而是流連至夏季,肝臟功能失常,則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而出現泄瀉等癥狀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云:“春傷于風,夏生飧泄”之言。
調情志,暢氣機
肝喜條達而惡抑郁,春季為“升發”之季,應避免心有郁結及憤怒等不良情緒,時刻謹記“百病生于氣”,“怒傷肝”,要想保持愉悅豁達的心情,可以聽聽節奏歡快的音樂,或適當進行室外活動,多做伸展運動,有利于肝臟氣機的調暢。
慎起居,解“春困”
民間常有“春困”之說,中醫認為天人相應,驚蟄后天氣逐漸變暖,而人體各臟腑機能逐漸更加活躍,身體新陳代謝日漸旺盛,從而需要更多能量?!饵S帝內經》有言:“春三月……夜臥早起……”,夜臥血歸于肝,有利于肝臟功能修復,而早起身體陽氣升發,有利于肝臟氣機升發調暢,從而能使一天精神飽滿、心情愉悅,有利于解除“春困”。